当前位置:首页  研究队伍  学术带头人

杨观赐

时间:2021-03-25浏览:374

杨观赐

学位/学历:

博士/博士研究生

职称/职务:

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

E-mail:

gcyang@gzu.edu.cn;   guanci_yang@163.com

教师身份:

校内导师,办公室:崇厚楼336

研究领域

[1]多模态融合认知与智能机器人

[2]智能机器人技能学习(灵巧作业系统感知与控制、机器人具身智能技术)

招生专业方向

博士: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

学硕:080200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

专硕:085500机械(机械工程)

硕士招生说明:

1)毕业于双一流高校或一流学科的应届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编程能力,学科竞赛项目获奖或发表过学术论文者优先。

2)没有编程、动手实践兴趣,刚愎自用又自私没有团队合作精神,不能将主要精力投入学习只想混个学位者不适合课题组。

博士研究生招生说明:

1)核心要求:熟练掌握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框架和工具, 例如: TensoFlow, PyTorch, OpenAI GYM, CUDA等;熟练掌握编程语言C++Python以及ROS环境和工具;较强的英语交流和阅读书写能力;具有强自驱力和批判性思维,以及独立钻研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2)原则上仅招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软件工程等相关学科背景的应届生或能够全脱产学习者。

3)课题组提供支撑普通生活的研究津贴,但需要依靠津贴养家糊口者不适合课题组。

4)联系时准备的材料:带近期普通生活照的个人简历,800字以内的“研究动机说明”,本科/硕士成绩单,体现核心要求以及其他有助于增进对您了解的材料与证明。

教育背景

2009.09-2012.06,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工学博士;

2006.09-2009.06,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工学硕士;

2002.09-2006.06,湖南理工学院计算机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学学士;

工作履历

2012.06—至今,贵州大学现代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师(2013.12评为副教授;2015.07—2018.12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

2015.09--2016.09,美国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访问学者;2017.12评为教授;2018.10聘为博士生导师;2023年聘为三级教授)

奖励与荣誉

贵州省省管专家(II类);

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百层次)

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第十六届贵州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贵州大学学科学术带头人;

贵州大学卓越基金(青年教师类)二等奖;

贵州大学国华奖

 

贵州省教育工委优秀共产党员”;

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金师”(教学名师)

贵州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贵州大学优秀本科生班主任(2022年度等);

贵州大学优秀本科生导师(20212019年度等);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生优秀毕业设计二等奖(2022)、优秀奖(2019)等;

 

指导学生获奖:

2022年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一等奖、国家铜奖;

2022年第十三届挑战杯贵州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竞赛省级一等奖;

2021数博会工业APP融合创新大赛全国半决赛(50)

TCL2021高校科创节大赛优秀奖(前8支队伍);

第三届智能制造大赛决赛系统集成与调试赛单项奖(2020);

第三届智能制造大赛初赛西南赛区二等奖(2020);

“HRG博实杯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三等奖(2019);

2019中国东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大学生创意机器人设计大赛决赛银奖和三等奖各1项;

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校赛、院赛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校级SRT项目多项;

科研活动

近期承担的代表性在研科研项目如下: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阿尔兹海默症早期行为的家庭服务机器人辨识方法(合同号:62373116),2024.01 - 2027.12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模态数据驱动的家庭服务机器人用户行为认知方法研究(合同号:62163007)2022.01-2025.12

3)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遴选培养计划项目(黔科合平台人才[2020]6007)2020.01-2025.07

 

代表性论文

在《Information Fusion》、《Neural Networks》、《Applied Intelligence》、《自动化学报》、《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Biomedic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ntrol》等高水平刊物上发表SCI/EI收录论文70余篇(截止2024.8共有ESI高被引论文9篇,ESI热点论文2篇),出版专著、教材4部。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1]      Xu B, Yang G.* Interpretability Research of Deep Learning: A Literature Survey[J]. Information Fusion. 2024: 102721.

[2]      X J., Li Y., Yang G.*, et al. Multiscale Facial Expression Recognition Based on Dynamic Global and Static Local Attention[J]. IEEE Transactions on Affective Computing. 2024: 1-14.

[3]      Yang G, He Z, Su Z, et al. Keyframe recommendation based on feature intercross and fusion[J]. COMPLEX & INTELLIGENT SYSTEMS. 2024, 10(4): 4955-4971.

[4]      Luo K., Yang G.*, Li Y., Lan S., Wang Y., He L., Hu B.: Croup and pertussis cough sound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channel attention and multiscale Mel-spectrogram. Biomedic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ntrol. 2024, 91:106073.

[5]      Li Y#, Yang, GC*, Su, ZDLi, SB, Wang, Yang. Human activity recognition based on multienvironment sensor data[J]. Information Fusion, 2023, 91:47-63. (ESI高被引、热点论文)

[6]      Zhao L., Yang G.*, Li Y., Hu X.: Fuzzy adaptive optimal backstepping control of the FO MEMS resonator under imprecise target trajectory with disturbance compensation mechanism. NONLINEAR DYNAMICS. 2023, 111: 17939.

[7]      Yang G, Liu S, Li Y*, et al. Short-term prediction method of blood glucose based on temporal multi-head attention mechanism for diabetic patients[J]. Biomedic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ntrol. 2023, 82: 104552. (ESI高被引论文)

[8]      Wang Yue , Yang Guaci*, Li Shaobo, et al. Arrhythmia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multi-head self-attention mechanism[J]. Biomedic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ntrol. 2023, 79: 104206.  (ESI高被引论文)

[9]      Shaohua Luo, Guanci Yang*, Junyang Li, Hassen M. Ouakad. Dynamic analysis, circuit realization and accelerated adaptive backstepping control of the FO MEMS gyroscope[J]. Chaos, Solitons & Fractals,2022, 155:111735, DOI10.1016/j.chaos.2021.111735.

[10]  Jiacheng Lin, Yang Li, Guanci Yang*. FPGAN: Face de-identification method with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for social robots, Neural Networks, 2021, 133:132-147. (ESI高被引、热点论文)

[11]  杨观赐,杨静,苏志东,陈占杰. 改进的YOLO特征提取算法及其在服务机器人隐私情境检测中的应用[J]. 自动化学报, 2018,44(12):2238-2249.

[12]  Yang,Guanci and Sheng,Weihua and Li,Shaobo and et al. Game-theoretic Evolutionary Algorithm Based on Behavioral Expectation and its Performance Analysis [J], Appli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17, 31(5-6): 493-517.

[13]  Yang G, Zhang A, Li S, et al. Multi-objective evolutionary algorithm based on decision space parti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hybrid power system optimisation[J]. Applied Intelligence, 2017,46(4):827-844.

 

代表性授权发明专利

1)基于生成式对抗网络脸部隐私保护方法(ZL202010955318.0);

2)机器人视觉隐私行为识别与保护方法(ZL202010757141.3);

3)基于生成式对抗网络的服务机器人视觉图片隐私保护方法(ZL201910695530.5);

4)移动机器人离线地图保存与实时重定位方法(ZL201811308853.6);

5)基于Petri网的软PLC系统数据同步方法(ZL201710532422.7);

6)等宽直方图并行构建方法(ZL201710532574.7);

7)手写字符计算机识别方法(ZL201710532593.X  );

8)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目标实时检测模型的特征提取方法(ZL201710532424.6);

主要教授课程

[1]本科:机械工程专业认知,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应用技术基础等;

[2]硕士:高级人工智能;

[3]博士:人工智能理论及应用。

学术兼职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国家领军人才(创新团队、青年人才)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

[2]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制造专委会委员、副秘书长,贵州省计算机学会理事等。

[3]《贵州农业科学》、《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等刊物的青年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