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贵州大学现代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机械工程专业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硕)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09-10浏览次数:0

08 学科门类:工学

0802一级学科:机械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学术型)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掌握机械工程学科研究方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相关工具的基础原理与使用方法,具备获取知识、科学研究、工程实践等能力;可胜任本专业和相邻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工作及相关的科技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二、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

三、专业及其研究方向

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研究方向:制造大数据与智能制造、先进制造技术(含材料成形技术)、特色装备技术。

2.机械电子工程

研究方向: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制造自动化与制造物联;流体传动与控制。

3.机械设计及理论

研究方向:摩擦学与表面工程;现代设计方法;机械系统动力学。

4.车辆工程

研究方向:汽车系统动力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车联网技术。

四、培养方式

1.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应在学习年限内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硕士学位课程考试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方能毕业,成绩合格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可申请硕士学位。

2.硕士生的培养方案(计划)各研究培养方向团队集体研究,指导教师具体负责确定。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把握研究方向,调动研究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加强硕士生从事科学研究能力、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提高研究生的自学、动手、表达、写作等综合能力。

3.培养方式应灵活多样,提倡启发式和研讨式教学方法。根据实际情况,要求研究生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研讨班、社会实践等学术活动,以拓宽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和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和研究综合能力。

五、课程学习(具体见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实行学分制。硕士学位研究生(学术型)应获得的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通过课程学习获得学分不少于28学分(其中学位课15学分,非学位课13学分),通过其它培养环节获得8学分。具体课程学习计划由导师根据研究方向的要求和硕士研究生共同确定。

1学位课  15学分

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② 第一外国语:   4学分

③ 数学类课程:   3学分

④ 学科方向平台课程:  6学分

2选修课 13学分(学科方向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

研究生课程设置见附表。

3.其它环节不少于8学分

① 入学教  1学分

②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   1学分

③ 助教、助研、助管或社会实践(完成其中两项,助研+其他) 1学分

④ 参加20次学术活动    1学分

⑤ 公开做一次学术报告    1学分

⑥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1学分

⑦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1学分

⑧ 立德树人教育    1学分

⑨ 社会实践,具体要求按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有关规定执行

六、科学研究、教学实践和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工作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在科学研究方面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方面对硕士研究生进行较为全面地基本训练、培养其创新能力,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当是从机械学科领域提出,对国民经济有一定应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方向应以机械工程领域的理论和方法创新为主要方向。鼓励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或前沿技术方向论文课题。

3、学位论文准备工作应尽早开展。研究生应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完成开题工作。开题报告应在课题组和相应的学科专业内公开进行。开题答辩重点审查:选题的合理性、研究内容的创新性、研究目标的合理性、技术路线的可行性,并提出建议和意见。

4、研究生应在第六学期进行学位论文答辩。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的作者应对于所研究课题有创见性,表明作者在本学科、领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5、学位论文的撰写应符合贵州大学的统一规范和要求。

6、因故不能按时进行答辩,应向研究生院培养科呈交延期答辩报告。

七、答辩和学位授予

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完成后须提出论文答辩申请,经导师、学科组(教研室)同意,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组成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一般由五至七人组成,应至少聘请一名外校专家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 

学位授予按学校相关文件执行

 



1.附件:课程设置一览表.docx

现代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2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