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贵州大学现代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现代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78月经教育部批准,在整合了贵州省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贵州省CAD应用工程技术中心、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贵州大学CAD/CI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优势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建设,现地点为贵州大学西校区崇厚楼,网址为http://amt.gzu.edu.cn

现代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勇于创新、具备多学科研究背景的学术队伍,汇聚了国家级人才、国家级青年人才、省级人才等多名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一批年轻有活力的学术和技术骨干。形成了制造大数据与制造信息系统、航空航天高端装备设计与制造、山地农业智能装备研发与应用、表面工程与抗疲劳制造技术等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目前实验室汇聚了国家级、省部级人才等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一批年轻有活力的学术骨干,现有固定人员57人,其中博士53人(92.98%)、正高38人(66.67%)、副高15人(26.32%),40岁以下科研人员14人(24.56%)。固定人员中28人入选为省部级以上人才计划:国家百千万工程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贵州省核心专家6人、省管专家9人,贵州省十百层次人才14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3人、贵州省科技拔尖人才4人、ESI高被引科学家1人

在培养研究生方面具有较丰富的经验,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独立培养及联合培养了一批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得到同行的公认。依托教育部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贵州省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及贵州大学的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两个省级重点学科进行建设,具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博士的培养基础与能力;经国家人事部批准建立了机械工程项目博士后工作站,接受本学科博士后研究人员。近5年培养智能制造专业模块本科生500余人,机械工程与设计学专业的硕士生已毕业672人、博士生已毕业37人,就业率达到100%,出国深造35人,升学进入各985高校56人,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就业150余人。此外,学科还承担了国家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国家精品课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质量工程项目等。

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先进齐全,仪器设备使用率高,大型仪器和设备的开放和共享程度高,实验室面积超过7200平方米,价值4730万元,其中4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20台(套),价值1200万元。

现代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由谢庆生教授任主任,黄海松教授任常务副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由孙家广院士担任。近5年,现代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本学科承担了各类科研、转化项目300多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计划、教育部项目等国家部委项目,总经费2.4亿元;发表SCI高水平论文547 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17篇)、EI论文98篇;中文核心论文867篇;出版专著8部,教材8部(其中外文专著4部,规划教材3本),授权发明专利225件;省部级以上获奖24项,包括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与企业联合攻关、技术转让,企业新增产值30多亿元,承担了系列政策咨询、产业规划等。

十三五十四五实施地方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期间,为一大批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及技术培训。在中国贵航集团公司、中国江南航天集团公司、中国振华集团公司、贵州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公司以及一批地方骨干企业的科技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和贵州省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做出了有成效的工作。

学习借鉴国内相关重点实验室的经验及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重点实验室紧密结合我国及贵州省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需求,围绕国家及区域发展战略需求,瞄准国际前沿,在制造大数据与制造信息系统、航空航天高端装备设计与制造、山地农业智能装备研发与应用、表面工程与抗疲劳制造技术四大重点领域开展研究,构建了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平台,形成优势队伍,突破关键技术,培养技术队伍,形成支撑体系,为我国及贵州省制造企业实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战略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和良好的应用服务,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成为具有知名和影响力的现代制造技术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