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凯 | ||
学位/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
职称/职务: |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 |
E-mail: | kyang3@gzu.edu.cn | |
教师身份: | 专任教师 | |
研究领域 | ||
(1)AI赋能的轻合金先进连接技术及表面改性技术 (2)模型与数据融合驱动的皮肤病智能诊疗技术 | ||
招生专业方向 | ||
学硕: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 专硕:机械 | ||
教育背景 | ||
2009.09-2015.09,华南理工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工学博士 2005.09-2009.07,南昌航空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工学学士 | ||
工作履历 | ||
2019.05—至今,贵州大学现代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师 2015.10-2019.02,广州市精源电子设备有限公司,工程师 | ||
奖励与荣誉 | ||
科研获奖 [1]杨凯(1/1),面向电子制造的位移控制型精密热压焊设备的研制,2017年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人才 [2]杨凯(1/1),面向汽车轻量化制造的高性能中频电阻点焊控制器,第五届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
指导学生获奖 [1]王恒,胡鹏程,陈凯,等;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贵州省二等奖 [2]李伟,杨乖,任倩玉,等;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贵州省二等奖 [3]胡鹏程,王恒,郑文龙,等;2024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贵州省银奖 [4]高鑫,李宗镇,罗朝光;202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 [5]吴明海,陈俊,吴千龙,杨耀;202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 [6]陈豪,李丹,王恒,何利辉;2020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省级
| ||
科研活动 | ||
团队近五年承担的代表性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数字孪生驱动的高效TIG焊接电弧-熔池时空演变机理及成形预测,2023.01-2026.12,在研。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数字孪生驱动的银屑病IL-17A抑制剂疗效衰减与消疕汤联合调控机制研究,2025.01-2028.12,在研。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原子级精准调控:基于数字孪生的金属间化合物生长行为智能优化,2026.01-2029.12,在研。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世界生成模型驱动的协作机器人装配认知与技能学习,2026.01-2029.12,在研。 [5] 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向精密电子制造的热压焊电极热疲劳裂纹缺陷数字孪生监测研究,2025.01-2028.12,在研。 [6] 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机理与数据驱动的电子元件微连接缺陷可解释预测模型研究,2025.01-2027.12,在研。 [7] 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激光-电弧复合的阀金属表面陶瓷涂层生长机理研究,2022.04-2025.03,结题。 [8] 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面向动力锂电池焊接的智能化微电弧点焊电源的研制,2020.04-2023.03,结题。 [9] 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项目,基于机器学习的微弧氧化过程特征信息提取与涂层质量监控,2021.01-2022.12,结题。 [10]企业横向项目,K20-0204-001,智能化电阻点焊电源装备开发及应用,2020.08-2023.07,结题。
近五年发表的代表性论文 [1] Zuoen Deng, Haisong Huang, Jingwei Yang, Jiadui Chen, Xin Gao, Kai Yang*. Digital twin modeling method of the temperature field of thermo-compression bonding blade based on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J]. Advances in Engineering Software, 2024, 188(2): 103569. [2]Ziyin Wang, Kai Yang*, Haisong Huang. Resistance spot welding nugget cross-sectional contour extraction and geometric modeling based on the improved Gabor filter[J]. Measurement, 2022, 199(8): 111448. [3] Wei Li, Kai Yang*, Jingwei Yang, Zhichun Zhang, Guai Yang. Effect of laser surface melting pretreatment on wear and corrosion properties of micro-arc oxidation coatings on magnesium alloys[J].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25, 51(11): 3037-3052. [4]Guai Yang, Kai Yang*, Jingwei Yang, Jiadui Chen, Wei Li, Zhichun Zhang, Jianyuan Wang. Wear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AZ31B magnesium alloy micro-arc oxide coatings by laser surface remelting[J]. Vacuum, 2025, 240(5): 114435. [5]Heng Wang, Kai Yang*, Jiadui Chen, Haisong Huang, Jingwei Yang*. Multi-strategy collaborative improved Snake Optimizer for compl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and 3D UAV path planning[J]. Cluster Computing, 2025, 28(10): 1067. [6]Wenlong Zheng, Kai Yang*, Jiadui Chen, Haisong Huang, Jingwei Yang*. Construction of a CNN-SK weld penetration recognition model based on the Mel spectrum of a CMT arc sound signal[J]. PloS One, 2024, 19(11): e0311119. [7] Yicheng He, Kai Yang*, Xiaoqing Wang, Haisong Huang, Jiadui Chen. Quality Prediction and Parameter Optimisation of Resistance Spot Welding Using Machine Learning[J]. Applied Sciences-Basel, 2022, 12(19): 9625. [8] Kaidi Zhang, Kai Yang*, Guangyao Li, Haisong Huang, Jiadui Chen. Effect of Servo-Pressurized Mode on Soldering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Parts[J]. IEEE Access, 2022, 10(11): 115691–115701. [9] 王恒,杨凯*,何奕程,黄海松,陈家兑.基于NSGA-Ⅲ-EBM模型的电阻点焊接头性能可解释预测[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25,31(04):1215-1227. [10] 张志春, 王晓庆, 吴明海, 杨凯*. 加热模式对Cu-Al 微电阻点焊过程电极烧损行为的影响[J]. 材料导报, 2025, 39(4): 23100261.
近五年代表性专利 [1]发明专利,有限元协同模型自更新的热压焊头疲劳损伤数据生成方法,中国, ZL 202410701688.X. [2]发明专利,一种热压焊头三维热机械疲劳裂纹监测方法及系统,中国, ZL202410691457.5. [3] 发明专利,基于PyFluent 协同仿真的TIG 焊接电弧多物理场数字孪生建模方法,中国,ZL202311226464.X. [4]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热压焊头温度场数字孪生建模方法,中国, ZL202310823086.7. [5] 发明专利,一种电阻-MOSFET调控的焊接电源电容快速充电方法,中国,ZL202210048458.9 [6] 发明专利,微电弧点焊控制系统,中国,ZL202010241401.1 [7] 发明专利,涂层制备系统,中国,ZL202010241119.3
| ||
主要教授课程 | ||
[1]本科:机械工程设计分析和MATLAB应用,智能制造技术基础,测试技术 [2]硕士:现代测试技术,科技英文写作
| ||
学术兼职 | ||
[1]中国图学学会数字孪生专委会委员 [2]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理事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地青)函评专家 [4]《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Soft Comput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Advances in Engineering Software》、《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期刊审稿人
| ||
其他情况 | ||
(1)部分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化应用,在电子、汽车、航空航天、新能源电池、传感器等制造领域有广泛应用,校企合作机会充分,就业前景好。欢迎电力电子、机械电子、材料成型等专业的学生报考,尤其欢迎具有嵌入式系统开发、电路设计、材料特性表征和工业软件设计经历的学生! (2)与贵州省多家三甲医院深度合作,致力于实现AI赋能的现代医学智能化诊疗,就业待遇好。欢迎计算机、电子信息、临床医学等专业的学生报考,尤其欢迎具有深度学习、机器学习、机器视觉、临床诊疗经历的学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