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现代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召开
202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推进会
为积极推进202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提升申报书质量,2025年10月17日下午,贵州大学现代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崇厚楼436报告厅召开“2026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推进会”。校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甘秀海教授、从云龙老师出席,实验室和机械工程学院拟申报基金项目的教师参会。会议由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黄海松主持。
会议开始,黄海松副主任介绍了学校关于202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的相关安排,并传达了学校基金项目申报工作会议精神,使参会教师明晰整体申报形势。
随后,甘秀海教授,现代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吕健、刘丹两位副教授,以及机械工程学院周滔老师依次受邀分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经验。

甘秀海教授深入剖析了2025-202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与资助形势,着重强调了申报流程中的关键时间节点以及核心推进举措。他结合自身丰富的申报经历,系统地分享了实践经验。甘教授指出,申报书撰写是整个申报工作的核心。在撰写立项依据时,要充分展示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分析关键问题,并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和学科前沿。此外,他还详细讲解了申请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申请书撰写时常见的问题,为参会教师指明了申报方向。

吕健副教授基于往年的评审情况,精准归纳出五大高频问题,分别是研究目标模糊、研究内容与目标脱节、技术路线不清晰、经费预算不合理以及参考文献引用不规范。针对每个问题,他都给出了切实可行的修改建议,并通过对比优秀申请书和存在问题的申请书案例,让教师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改进的方向。

周滔老师分享了自己的申报经验,从选题的重要性、申报材料的规范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他认为,优质选题应结合自身的研究基础和优势,避免盲目追逐热点,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身潜力,确保研究的深入性和专业性。同时,周老师强调要结合前期的预研成果,以提升项目的可行性和说服力,进而提高申报成功率。

刘丹副教授结合多年申报经验、专家评审意见与成功获批案例,分享实用申报技巧。她强调,研究内容与目标要具体明确、可实现,避免“大而全”,应紧扣关键问题,让目标和成果清晰。研究方法需科学、先进、创新,技术路线要清晰简洁,突出关键与创新点。同时,要重视前期研究积累,日常做好数据整理、发表高质量论文、参与科研项目,成功案例负责人大多有研究成果。

会议最后,黄海松副主任围绕主题作总结发言,指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是实验室科研核心任务,是学科建设、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学生培养发展的关键抓手。她要求申报教师从选题设计、方案优化到文本打磨全方位提升申请书质量;实验室也将完善保障机制,提供材料审核支持、统筹协调资源,助力教师高效申报。
一审:陈忠良
二审:杨观赐
三审:黄海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