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贵州大学现代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机械领域专业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硕)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10-12浏览次数:0



贵州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领域(专业学位)(085500)

一、培养目标

机械领域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素质教育,强化工程化综合能力培养,紧密结合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方向,面向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有成效的培养工作,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专门技术人才。

通过各环节的培养,应达到的目标是: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培养把握机械工程领域的动态及发展趋势,从事机械设备设计、生产制造、检测及控制、机电产品设计研究和设计开发的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机械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机械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本工程领域内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和实现的手段。具有独立分析及解决本工程领域问题及独立担负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以及其他创新设计应用研究的工作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学习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实践教学不少于半年,采取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应届本科生考取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实践不少于1年。实践环节研究生需要提交实践学习计划,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评价合格记入学分。

三、研究方向

(一)机械工程(01

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制造大数据与智能制造、先进制造技术、特色装备技术;

2.机械电子工程: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制造自动化与制造物联;流体传动与控制;

3.机械设计及理论:摩擦学与表面工程、现代设计方法、机械系统动力学;

4.车辆工程:汽车系统动力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交通技术;

5.材料加工工程:模具与铸造工艺及设备;高性能合金材料及成形工艺;增材制造技术及装备等方面进行研究。

(二)工业设计工程(02

1.产品创新设计研究:感性工学理论、可拓设计、个性化定制与大规模定制;

2.工业设计与人机工程:产品设计工程技术、CAID技术、计算机辅助人机工程;

3.信息与交互设计:信息可视化与交互界面设计(UI)、数字媒体设计、交互体验(VR/AR/MR);

4.地域文化创意设计:文化遗产、传统工艺美术。

(三)智能制造技术(03

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制造大数据与智能制造、先进制造技术、特色装备技术;

2.机械电子工程: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制造自动化与制造物联;流体传动与控制;

3.机械设计及理论:摩擦学与表面工程、现代设计方法、机械系统动力学;

4.车辆工程:汽车系统动力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交通技术;

5.材料加工工程:模具与铸造工艺及设备;高性能合金材料及成形工艺;增材制造技术及装备等方面进行研究。

四、培养方式

1.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1)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即注重系统理论的学习,也要进行较深入的科学技术研究,特别注重培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实践教学是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鼓励专业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实习,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3)理论联系实际。在打好坚实理论基础的同时,要重视扩大生产知识面和对新兴学科的了解,以适应四化建设的要求。善于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课程学习与科研、生产并重。专业硕士生既要深入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本专业知识,又要通过学位论文培养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2.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和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导师)与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副导师)联合指导。

3.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指导工作要发挥导师作用,可采用导师与指导小组相结合的方式,按专题研究方向成立由学术水平较高的教授或副教授负责的指导小组。

4.专业硕士研究生每学年至少参加10次学术活动。进行大量的文献阅读,提交文献综述报告。要求结合工作岗位进行工程实践活动,提交工程实践报告。

五、培养要求

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实行学分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应获得的总学分39-40学分:通过课程学习获得学分32-33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4学分,非学位课不少于12学分,工程实践6学分),培养环节学分不少于7学分。课程设置见附表,可由培养单位与合作企业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补充。

1学位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学分

第一外国语:                                               3学分

数学类课程(01):                                     3学分

专业核心课程(01):             6学分

专业核心课程(02):             9学分

2非学位课

    不少于12学分(学科基础课程、研究方向课程)

        工程实践                                                       6学分

研究生课程设置见附表。

3其它环节

入学教育                                                    1学分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                                1学分

学术活动报告                               1学分

学术报告                                         1学分

开题报告                          1学分

中期检查                          1学分

立德树人                          1学分

注:工程实践

工程实践应在第三至第五学期完成,实践时间不少于半年。专业硕士研究生应加强工程应用背景训练,专业技能实践主要是对研究生工程背景实践创新进行培养,含企业实习和工程实践,至少提交2份实习、实践报告,包含实习(实践)中期报告和最终实习(实践)报告,每份报告2~4千字。

工程实践方式:

1.到企业进行集中工程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

2.科研创新实践。

六、科学研究、企业实践与学位论文培养要求

1.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设计项目、技术改造项目、技术攻关研究专题、或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设计)必需由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者本人独立完成,选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应用科学理论,研究方法和先进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论文形式可以是研究论文、工程设计或产品开发报告。

3.。论文工作安排: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包括文献阅读、调研、选题报告、理论分析、工程设计或研究、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环节。选题的准备工作在第二或第三学期着手进行,第三学期期末以前应正式提交选题报告和论文工作计划。由教研室组织,会同研究生正、副导师对选题报告进行审核。硕士论文完成后,应由教研室会同导师、副导师组织预答辩,对论文质量进行监督,并提出必要的修改意见。

4.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工程硕士生本人在工作单位完成。论文应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表明作者具有独立解决工程设计和实施中关键问题的能力。为保证论文质量,论文工作必须有一定工作量,用于完成工程任务和论文工作的实际时间不少于1年。学位论文采用双导师制。

5.工程硕士研究生必需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包括参加学术活动和学术报告,文献阅读、工程实践),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七、论文答辩要求

1.攻读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包括参加学术活动和学术报告,文献阅读、工程实践),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2.论文在指导老师评阅通过后,方可进行答辩。

3.论文除经导师外,还应有2位有来自生产(企业)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专家评阅。

4.论文答辩委员会有一名在生产(企业)或从事工程实践的并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参加。

5.专业硕士生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硕士论文答辩,经贵州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专业硕士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论文未通过答辩,但答辩委员会认为可以考虑进一步修改时,应经无记名投票,全体委员过半数通过,可在一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

6.学位授予按学校相关文件执行。



4.附件:课程设置一览表.doc

  

现代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2110月12日